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课程建设能力,4月2日下午,经济与管理学院在学院会议室举办专题学术讲座。本次活动由院长王学实主持,特邀武汉理工大学物理与力学学院教授、国家级课程项目负责人廖红教授担任主讲嘉宾,部分高、中、初级骨干教师参加交流学习。
一、讲座聚焦核心:从理论到实践的课程建设经验
廖红教授以《一堂好课的核心要素及其内在逻辑》为题,从什么是一节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点、线、面的逻辑关系)为切入口,从一节课的“课程目标、真实问题、解决思路、创新举措和创新成效(成果和效果)”内在逻辑,系统化地回归到一门好课程的OBE逻辑体系上。她以详实的典型案例系统归纳了课程建设五大核心维度的内涵:
1. 理念目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科特色与社会需求设计课程目标;
2. 教学内容:通过知识重构与跨学科融合,打造高阶性、创新性的课程体系;
3. 方法模式:运用混合式教学、情境化案例等多元化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4. 教学评价:建立过程性、多维度的评价机制,实现“教—学—评”闭环;
5. 课程思政: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实现价值引领、动手能力和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
廖红教授还结合其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项目的经验,教学创新大赛参赛、评审经验和案例,分享了教学创新大赛申报书撰写、教学成果凝练等实操技巧,为教师们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二、互动研讨:教学与科研的双向赋能
讲座结束后,学院教师围绕“一流课程建设与申报”、“教学创新大赛备赛策略”、“科研反哺教学的模式”等议题与廖红教授展开深入探讨。廖红建议:“教学创新需立足课堂实践,以问题为导向,将高阶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形成教研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现场教师纷纷表示,讲座内容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为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三、收获梳理:多维赋能教师成长
本次讲座为学院教师带来三方面启示:
1. 理念更新:深化对“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解,推动教学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型;
2. 方法升级:掌握课程设计、混合式教学等前沿方法,提升教学创新能力;
3. 路径明晰:通过课程项目申报、教学竞赛等抓手,实现教学成果的系统化积累与转化。
院长王学实教授在总结中表示,学院将持续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助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为打造一流课程与培育教学成果奖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