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暑期,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与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联合部署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共2000余所大中专院校、超过500万名大学生、25万多支实践队伍参与活动。武汉体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蒲公英”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主题为“返乡调研走基层,深入社会长才干”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因在实践育人中发挥作用明显,被共青团中央授予2020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荣誉称号。
一、学校重视引导,坚守育人初心
武汉体育学院高度重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坚守实践育人初心,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广大青年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锤炼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建立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将“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为强化实践育人,着力培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特色,武汉体育学院教务处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给予学分认定。经济与管理学院根据《武汉体育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8年版)》,设置了暑期社会实践(必修)教学环节。实践时间安排在一年级、二年级暑假,每年暑假实践周期为一周,合计实践学分2个。在武汉体育学院团委《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开展2020年湖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精神指导下,组织开展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返家乡”专项实践活动,作为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重要内容。
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给予充分支持,为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进一步纵深发展,抓好复合型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强调在各专业设置暑期社会实践。作为必修教学环节,需求全体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其基层调研、社会服务、沟通交际等方面的能力。按照学校相关部门指导文件的意见,制定了《关于征集2020年度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项目的通知》和《经济与管理学院2020年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方案》以及《经济与管理学院2020年度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重点项目目录》等,做好政策落地。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以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为重点,引导青年学生参与属地化、常态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精心组织、选拔吸纳优秀学生党员和积极团员作为核心骨干加入“蒲公英”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将思想引领贯穿基层服务的全过程,开展主题为“返乡调研走基层,深入社会长才干”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覆盖广泛,突显专业优势
“蒲公英”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构建“大实践”格局,围绕《经济与管理学院2020年度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重点项目目录》,系统设计“健身步道建设与运营现状及其社会经济效果”“乡镇(街道)文化站的社会服务功能调查”“社区居民体育参与访谈”“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和“大别山全民健身公园实施效果评价研究”五个板块,组建五支调研团队,由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休闲体育专业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研室若干名专业课教师和多名辅导员组成带队指导老师。全面规范实践过程、管理及考核。
活动覆盖面广,来自学院2018级、2019级两个年级,7个专业,共315名学生参加。队员们利用返乡机会,结合自身的专业资源、兴趣优势、技能特长,按就近就便原则,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的亲身体验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此次社会实践形成《健身步道建设与运营现状及其社会经济效果》《乡镇(街道)文化站的社会服务功能调查》《社区居民体育参与访谈》《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和《大别山全民健身公园实施效果评价研究》五份调研报告,为2021年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做好准备。
三、线上线下联动,工作成效显著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蒲公英”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指导老师根据调研情况,探索创新“互联网+社会实践”新模式,采取“云组队”“云调研”等网络形式开展,通过学习通网络平台,建立专题调研课程和班级,及时发布完整的调研安排。畅通沟通渠道,分享专业资料,进行调研培训及安全告知。此外,指导老师定期在线答疑,实现线上线下全过程链接。全程给予针对性指导,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了解社会,形成实践成果。“蒲公英”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紧紧围绕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实践报告撰写、网络宣传技能等专题,制定调研计划,形成行动指南,及时调整行动,保证调研目的顺利实现。
在《社区居民体育参与访谈》和《大别山全民健身公园实施效果评价研究》项目中,队员们通过 45天的自主调研,重点了解访谈对象的体育参与目的、状况、态度等情况,增强沟通与交流能力,提高报告撰写能力,掌握调研的基本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论。如他们发现有24%的市民认为没有必要建设全民健身公园,如果要进行锻炼建设可直接进入体育场进行健身锻炼;而近58%的市民认为建设全民健身公园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能提升我们城市的形象,而且为市民们提供了健身锻炼的活动场地,有利于市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调研期间,武汉体育学院纪委书记朱建中赴调研地区进行现场考察,并与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的小组成员进行了交流座谈,队员们就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向朱书记请教。
在《乡镇(街道)文化站的社会服务功能调查》项目中,调研目的地涉及全国30多个省份的45个县域级乡镇(街道)文化站,整个调研团队后期整合了各地的调研数据,形成全国乡镇文化站调研大数据,用于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项目以队员居住地周边为调查范围、自主分散调研的形式开展,队员们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关注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关注家乡发展。
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蒲公英”实践团队的成员们提高了专业素养,坚定了发挥专长、服务社会的理想信念,将此次所学所思运用于今后的学习实践中,不断自我锤炼、自我提高;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力争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
四、担当社会责任,成果促进发展
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为抓手,动员全院师生,创造“大”项目,备战“挑战杯”学科竞赛。面向全院教师征集社会实践项目,从备战学科竞赛、创造“大”作品的高度,筛选实践项目,形成《经济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重点项目指南》。以集中实践和分散实践相结合,学生自选空间大,更利于整合资源。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自选。全院学生从指南中自选一个社会实践项目、自选一种社会实践方式,来完成其社会实践。可选实践方式包括集中和分散实践,其中集中实践由教师指导下完成,分散实践由学生自主完成。
从行动指南、亲自带队、报告评价等多方面,对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学生进行指导。学院根据相关预算和学生自选情况,确定暑期社会实践计划。学生根据实践方案中的行动指南完成社会实践并提交总结报告。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践表现、实践报告质量评定成绩。实践方式灵活、实践项目多样、教师靠前指导,学生的实践热情高涨。
近三年,经济与管理学院所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项,省部级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7项,占全校获奖总数的50%以上。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华中赛区)的比赛中,经济与管理学院共有9个比赛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参与奖2项。
经济与管理学院一直以来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作为深入推进创新创业育人的重要抓手,不断拓展“双创”渠道,强化育人功能。今后,经济与管理学院将持续推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牢牢把握“双创育人”品牌,进一步拓展暑期社会实践内容,坚持以专题社会调研备战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以典型企业调研备战大学生创业大赛,以志愿服务尽显社会职责,抓好复合型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在实践育人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蒲公英”实践团队的成员们提高了专业素养,坚定了发挥专长、服务社会的理想信念,将此次所学所思运用于今后的学习实践中,不断自我锤炼、自我提高;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力争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