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带给你怎样的改变
李佳欣,女,中共党员,本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20年就读武体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专业,2023年毕业,现就职于湖北商贸学院。
采访摘要:
记者:在大学里,您觉得有哪些重要的收获?
1.促进个人快速成长。我认为人生是与人打交道和学习的过程。大学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我会接触到不同的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遇到不同特点的老师,还有图书馆馆藏、学习丰富多样的课程。与不同的人交流,会听到更多的观点,受到更多的启发,促进我更快成长。
2.学感兴趣的专业。如果说高中以前是应试教育,那么到了大学,那就是培养和发展兴趣。首先,报考专业是自己喜欢领域,也是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我在高中时,结合自身条件已经做了专业、兴趣的取舍选择,进行了初步的生涯(学涯)探索,进入大学后,对自己的专业非常有兴趣,很乐意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3.思维训练。我感觉艺术类学生的思维是偏感性的,报考研究生时,我试图改变一下我的思维方式——选择一个较为理性的专业,我选择了体育产业方向。之所以有这样的选择,与我自己的工作经历有关。本科后我在体育俱乐部做了两年的营销、管理工作,工作环境和岗位需要具备经济和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储备。读研机会到来时,我迫切希望换一种思维方式。三年的专业训练,理性思维也逐渐融入到我的生活之中,不仅思维框架更加清晰,而且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也能够更客观地去面对它,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仅仅凭直觉和感性应对。
4.导师是我的榜样。导师对我影响很大,是我做教师的榜样。首先,我的导师有仁爱之心,他对我们每一个学生的生活、性格都很了解,聚会和小组讨论时,他特别注意关注每个同学的感受和需求,他无私帮助经济困难的同学,关爱润物细无声。其次,导师有扎实学识,做到因材施教。他根据学生的特长推荐研究方向。最后,导师注重实践育人,他带领我们做课题、做规划项目,从实地调研到撰写、提交体育公园规划报告,全方位地锻炼了我的调研、写作、讨论、沟通等技能。
记者:看得出,你热爱学习,对学习的本质很了解。在大学里,你认为学校在保证学生学习中心地位方面,有哪些记忆深刻的做法?
1.翻转课堂独具魅力。翻转课堂是信息高效输入的过程,我们需要准备大量的资料,需要大量理解,牢固记忆知识点。同时,它也是高效输出的过程,在讲的过程当中,我们又不断复述,不断输出。学生之所以愿意主动备课,主动参与翻转课堂,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表达欲,都需要自己的观众,都希望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研究生阶段这类课堂多一些,本科有些遗憾。
2.学院学习文化的传承。所谓文化传承,不仅仅是学术、底蕴,也包括在师生群体中被口口相传的经验。比如,大学是什么,大学要学什么,什么样的大学生活才有意义。我感觉到的文化,有4点,第一点是,大学要拿很多的证书:四六级、职业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比如,我有机会进入央企,但遗憾没有实现,因为那家央企要英语六级证书,我读研期间没有花更多时间备考英语六级考试。第二点是,大学最好能担任学生干部。比如,职场中需要大量的组织协调,大学阶段选择担任学生干部,就可以提高领导力、沟通力等。第三点是,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大一多少有一点放任或迷茫,大二就要有明确的目标了,要选择目标,提早进行职业规划,并进行相关的探索,发现初选岗位不是你想要的,就抓紧调换。最后,第四点,学院文化中也包含着大学要追求思想进步。大学入党,是年轻人都追求的愿望,希望自己成为佼佼者,成为学生中的核心。
记者:大学生追求入党是正确的选择,学校的思想教育和红色教育给你留下的印记有哪些?
思想政治教育在体验中入脑入心。红色教育提升思想凝聚力,让我们看到党的伟大事业,宏伟目标,使我们尊重历史、崇敬英烈,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红色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某音等媒体有些内容可能对青年人有不良影响。深入实地参观学习、体验,才能学习到正确的历史、看到真实的历史。
红色教育需要扩大范围,从党员、发展对象,扩展到入党积极分子、普通干部、学生等,只有扩大学习教育面,才能让思想教育影响到更多的大学生。